在服务能源信息化发展的三十多年里,远光软件积极参与两网五大的信息化工程建设。
北京2017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,力争超过8950亿元。集中推动230项重点工程,计划投资约2744亿元。
湖北重点推进:汉十高铁、郑万高铁和蒙华铁路湖北段、武杭高铁黄州至黄梅段、合安九高铁湖北段、保神高速、枣潜高速、鄂咸高速、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等项目建设,争取开工建设呼南高铁湖北段、武西高铁十堰段。四川、重庆抓好700个全省重点项目和100个省级重点推进项目,推进1000个重点签约项目落地。商业住宅今年新开工42万套,基本建成30万套。加快引汉济渭、东庄水库、黄河引水等重大水利项目建设。浙江2017年1月,浙江宣布新开工624个项目,总投资7903亿元。
湖北、陕西、河南等地开工的重大项目总投资均达千亿元以上,江苏首批开工的重大项目总投资更是高达1.33万亿元之巨。在基础设施方面,计划投资384亿元,推动61个项目。截至2017 年6 月30 日,国电电力控股装机容量 5245.94 万千瓦,其中水电 1314.68 万千瓦。
国电电力2017 年4-6 月完成发电量 486.38 亿千瓦时,上网电量 460.37 亿千瓦时,分别同比增加3.90%和3.32%。其中:水电企业累计完成发电量 173.21 亿千瓦时,同比增加 7.06%,上网电量 168.90 亿千瓦时,同比增加 5.46%。2017 年1-6 月累计完成发电量 933.39 亿千瓦时,上网电量 883.51 亿千瓦时,分别同比增加 3.36%、3.04%。国电电力上半年新增水电装机容量 85 万千瓦。
水电发电量同比增加的主要原因为:水电装机容量同比增加其中:水电企业累计完成发电量 173.21 亿千瓦时,同比增加 7.06%,上网电量 168.90 亿千瓦时,同比增加 5.46%。
截至2017 年6 月30 日,国电电力控股装机容量 5245.94 万千瓦,其中水电 1314.68 万千瓦。平均上网电价 2 337.69 元/千千瓦时,较同期下降 7.44 元/千千瓦时。水电发电量同比增加的主要原因为:水电装机容量同比增加。2017 年1-6 月累计完成发电量 933.39 亿千瓦时,上网电量 883.51 亿千瓦时,分别同比增加 3.36%、3.04%。
国电电力2017 年4-6 月完成发电量 486.38 亿千瓦时,上网电量 460.37 亿千瓦时,分别同比增加3.90%和3.32%。国电电力上半年新增水电装机容量 85 万千瓦交通运输类电能替代电量25.52亿千瓦时。工(农)业生产(制热)类完成电能替代电量160.05亿千瓦时。
《报告》显示,2017年二季度,我国电能替代项目完成替代电量约333.28亿千瓦时,折合标准煤1346.44万吨,减排二氧化碳约3356.68万吨,减排二氧化硫约100.98万吨,减排氮氧化物47.13万吨。7月24日,中电联电能替代产业发展促进联盟发布《2017年第二季度电能替代发展报告》(以下简称《报告》)。
制冷类完成电能替代电量9.14亿千瓦时。据了解,我国电能替代主要在制热类、动力类领域。
新的电供暖运营模式,未来将成为我国电能替代领域的重要推动力。其中包括供暖类完成电能替代电量12.52亿千瓦时。且二季度两个领域电能替代电量之和约占我国电能替代总电量的88%。《报告》显示,2017二季度,制热类电能替代完成替代电量约为186.00亿千瓦时,约占总替代电量的55.81%。生活电气化类电能完成电能替代电量4.29亿千瓦时。其中包括工(农)业生产(动力)类完成电能替代电量82.39亿千瓦时。
针对上半年我国电能替代总体情况,中电联电能替代产业发展促进联盟秘书长郭炳庆向中国电力报、中国电力新闻网记者表示,随着中央、地方政府的有力扶持,煤改电项目在我国进一步的推进。2017年以来,地方政府通过创新项目运营模式吸引大量的社会资本,推动了电供暖项目的实施,获得更多科研机构、设计机构、高校、行业协会等的支持。
《报告》指出,2017年二季度,动力类完成电能替代约107.91亿千瓦时,约占总替代电量的32.28%。除去制热、动力类,2017年二季度,燃煤自备电厂、地方电厂替代电量约为39.37亿千瓦时,约占我国电能替代总电量的11.81%
新的电供暖运营模式,未来将成为我国电能替代领域的重要推动力。《报告》指出,2017年二季度,动力类完成电能替代约107.91亿千瓦时,约占总替代电量的32.28%。
7月24日,中电联电能替代产业发展促进联盟发布《2017年第二季度电能替代发展报告》(以下简称《报告》)。针对上半年我国电能替代总体情况,中电联电能替代产业发展促进联盟秘书长郭炳庆向中国电力报、中国电力新闻网记者表示,随着中央、地方政府的有力扶持,煤改电项目在我国进一步的推进。工(农)业生产(制热)类完成电能替代电量160.05亿千瓦时。《报告》显示,2017二季度,制热类电能替代完成替代电量约为186.00亿千瓦时,约占总替代电量的55.81%。
交通运输类电能替代电量25.52亿千瓦时。且二季度两个领域电能替代电量之和约占我国电能替代总电量的88%。
其中包括供暖类完成电能替代电量12.52亿千瓦时。《报告》显示,2017年二季度,我国电能替代项目完成替代电量约333.28亿千瓦时,折合标准煤1346.44万吨,减排二氧化碳约3356.68万吨,减排二氧化硫约100.98万吨,减排氮氧化物47.13万吨。
2017年以来,地方政府通过创新项目运营模式吸引大量的社会资本,推动了电供暖项目的实施,获得更多科研机构、设计机构、高校、行业协会等的支持。据了解,我国电能替代主要在制热类、动力类领域。
其中包括工(农)业生产(动力)类完成电能替代电量82.39亿千瓦时。除去制热、动力类,2017年二季度,燃煤自备电厂、地方电厂替代电量约为39.37亿千瓦时,约占我国电能替代总电量的11.81%。制冷类完成电能替代电量9.14亿千瓦时。生活电气化类电能完成电能替代电量4.29亿千瓦时
三是外部经济环境好转拉动出口增长。细分行业看,上半年交通运输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2.9%,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用电量增长31.8%,电信和其它信息传输服务业用电量增长11.7%。
2017年上半年,受房地产投资恢复和基础设施投资持续活跃影响,大宗商品销售形势好转、价格水平提升,工业企业利润水平提高。聚焦上半年,经济增速、用电增速均处于中高速区间,释放出怎样的经济信号?展望下半年,宏观经济运行如何,电力消费将呈现怎样的走势?本文通过电力数据看经济,分析经济运行的新变化、新特点,对全年经济增长和电力需求增长进行研判。
下半年稳中向好发展态势有望进一步巩固展望下半年,我国经济增速下降的空间明显收窄,中高速企稳的积极因素不断积累,稳中向好发展态势将进一步巩固,全年经济发展超过预期目标的概率较大。同期,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3.4%,继续发挥主导作用。